103件畢加索真跡亮相尤倫斯 系其在中國最重要個展 2019年06月17日 09:48 新浪收藏 收藏資訊
6月15日至9月1日期間,此間將呈現中國迄今為止最大型的真跡重個展年資訊巴勃羅·畢加索作品展“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
圖片:陳曉玲拍攝
據悉,該展覽基于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的尤倫月日館藏,從中挑選出103件作品,斯系收藏收藏全面回顧畢加索創作生涯的其中前三十年,力求呈現出畢加索從早期到中期的國最藝術成長經歷。
此次展覽由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藏品總監艾米利婭·菲利普策劃,并專為此次在中國于UCCA的畢加索呈現而進行構思設計與組織,囊括34件繪畫、真跡重個展年資訊14件雕塑以及55件紙上作品。亮相這些創作于1893至1921年間的尤倫月日作品,共同展示了畢加索藝術創作的斯系收藏收藏形成與演變過程。
圖片:陳曉玲拍攝
圖片:陳曉玲拍攝
展覽中所呈現的三十年則涵蓋了青年畢加索的藝術發現與醞釀時期,其風格經歷了從學徒時代的國最學院派現實主義,到戰后向古典風格的回歸;從藍色時期和粉色時期交替出現的憂郁和情感相關主題,到他具有開創性的原始主義探索等諸多變化。
圖片:陳曉玲拍攝
與慣常將畢加索的藝術生涯簡化為一系列嚴格定義和相互封閉的創作時期的策展方式有所不同,此次展覽在不同創作階段之間保留了開放性和穿越性的視角,由此呈現同時存在于畢加索身上多種看似矛盾的藝術語言,也使觀眾得以體察這些藝術風格轉變背后的歷史與個人生活現實。
“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劃分為六個不同章節:“早期畢加索”聚焦于畢加索自童年時期開始的創作及藝術家早期受到的影響,在這一階段,他創作了《戴帽子的男人》(1895)和《古典雕塑石膏像寫生習作》(1893-1894);在“藍色和粉色畢加索”階段,藝術家放棄模仿前輩的后印象派繪畫風格,轉而塑造真正意義上最早的個人風格,并逐漸確立了最初的藝術身份,其作品包括《瘋子》(1905)和《兄弟倆》(1906);“驅魔人畢加索:《阿維尼翁的少女》的革命”展現了藝術家簡化形式和空間的探索,在尋找、發明新的藝術語言的過程中,他創作了《自畫像》(1906)等作品,并孕育杰作《阿維尼翁的少女》(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907),開啟了一場徹底改變二十世紀藝術的革命;“立體主義者畢加索”中,藝術家對“標志物”等符號元素的運用催生出了立體派作品,如《彈曼陀林的男子》(1911)和《壁爐旁的男人》(1916);“多變畢加索”著眼于藝術家對古典的致敬、引用與革新,《戀人》(1919)、《習作》(1920)等作均展現出畢加索獨特的藝術探索,藝術家為俄羅斯芭蕾舞團出品的舞劇《三角帽》(1919)設計的舞臺布景、服裝和幕布亦在這一部分中呈現;展覽的最后部分展示了藝術家1927年至1972年較為晚期的一系列杰出繪畫和雕塑作品,這些作品清晰地展示了畢加索青年時期的藝術實驗所產生的影響,亦勾勒出貫穿他創作生涯的主題與基本原則。
展覽于UCCA面積1800平方米的大展廳內呈現,阿德里安·卡迪工作室(StudioAdrienGardère)為展覽特別設計了一組半開放式的盒狀空間,使展覽各章節主題得以錯落有致地呈現。這些開口與空隙為觀眾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視角和驚喜;展覽設計邀請觀眾踏上一段探索畢加索藝術生涯發展的旅程,并孕育出一段無限的開放性對話,作品也在這一過程中經由觀眾的動態而被永久重塑。多幅畢加索的印刷肖像和關于藝術家工作室的圖像更突顯了每個盒狀空間所對應的藝術家創作階段。
對于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來說,此次展覽標志著其藏品在中國迄今為止最豐富全面的展示,這也是洛朗·勒邦自2014年出任館長以來的首次北京展覽。他“為由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領導的國際合作政策進入新階段而感到高興”。
UCCA館長兼CEO田霏宇表示:“對于UCCA而言,此次展覽標志著我們實現了自2007年創辦以來即秉持的一個夢想,我們不僅展示當代藝術的最新發展動向,而且通過展示現代大師的創作,來審視當代藝術的根基。我們相信,畢加索的故事與我們中國的觀眾是相關的,因為這里的獨立個體仍在繼續應對創造力、獨特性和革新性的挑戰。”
據了解,此次展覽起源于對中法兩國最高層次文化藝術交流重要性的共識,也是2019年“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聲明:
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