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美術館展示亞洲時間 收藏資訊
[深圳商報訊](駐穗記者 張瑩)以“亞洲時間”為主題的廣東館展“首屆亞洲雙年展暨第五屆廣州三年展”日前在廣東美術館開幕。來自中國、美術韓國、示亞印度、間收日本、藏資新加坡、廣東館展伊拉克、美術波蘭、示亞法國、間收荷 蘭、藏資芬蘭等17個國家的廣東館展藝術家攜帶作品參展,50件作品涵蓋裝置、美術影像、示亞繪畫、間收攝影等多個藝術領域。藏資
這個在中國本土首次以“亞洲”命名的藝術雙年展,也顯示其“個性”——逾八成作品為影像、裝置,繪畫占比不足一成。圍繞“亞洲”這一落點,藝術家們展開了各自表述。
“展覽從農耕時代起步,展現亞洲經歷城市化,走向后現代和數字化、媒體化的歷程,共同構成‘亞洲時間’的維度。”本次展覽總策展人、廣東美術館原館長羅一 平介紹,目前歐美國家正主導著藝術雙/三年展機制的話語權,國際諸多大型藝術展如威尼斯雙年展、光州雙年展都是一種“大國際”意識的產物,均以西方藝術觀 念為中心?;诖?,策展團隊提出“亞洲時間”概念,就是要以亞洲視野重新校準屬于亞洲自己的“時間”。
在“亞洲時間”里,常以“笑臉”示人的明星藝術家岳敏君也玩起了裝置。他帶來新作品《墨衣》,該作品共使用了100件白襯衣,以此反映兒時的影像記憶,襯 衣上的黑色印記是作者用鞭子蘸著墨汁對白襯衣進行抽打留下的,以此回顧亞洲曾經遭受西方奴役的那段歷史。在場參觀者表示,如果沒有工作人員的導覽,無論如 何都不會想到作者想表達的這層意思。廣東美術館室外前廣場平添一塊百余平方米的稻田,是藝術家原弓帶來的“周公土收藏計劃·痕跡”的概念化裝置,呈梯田狀 分布,據介紹,稻田里的土壤取自西周遺址。它想告訴人們,亞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農耕時代。同樣有參觀者表示,藝術家的境界,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本次展覽主策展人、中國美術館研究與策劃部主任張晴介紹,盡管亞洲和非亞洲國家的藝術家們都在現有作品中對亞洲問題有所呈現,但他們依然有著明顯的差異。 亞洲藝術家的影像作品大多有濃郁的懷舊色彩,如韓國藝術家姜愛蘭以影像和照片的形式再現了多位慰安婦的悲慘生活。而西方藝術家所拍的影像,有關注人販子問 題的,還有關注亞洲淪為全球代工廠問題的。
策展人漢克·斯拉格認為,當前全球化的世界已普遍呈現為一個以成就為導向的社會,從而產生了一個異?;钴S的世界。本次“亞雙展”并不單純?yōu)榱擞谩皝喼迺r間”來替代“世界時間”,而是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更為客觀而合適的角度對當下進行檢討和反思。
聲明:
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立即刪除。